当前位置:
首页 > 民俗 > “贵姓”的“贵”,应不应该免

“贵姓”的“贵”,应不应该免

中国人讲礼而不拘礼。

比如陌生人见面打招呼,表达礼貌的方式有很多。

我个人比较习惯的是:“我是三日离京,请问您怎么称呼?”

比较老派的方式是:“请问您贵姓?”

再进一步会问:“贵上下怎么称呼?”

如果问“府上是哪里的?”,这是要坐下来喝茶的节奏。

01

从“府上”说起

“府上”有两层含义,一层是问“您住在哪里?”,另一层是问“您祖籍哪里?”。

后一层含义有摸底盘道的意思,因为在古代有名门望族一说,《红楼梦》中的“贾、薛、史、王”四大家族,历史上的琅琊王氏、陇西李氏、弘农杨氏等都属于这一类。

所以就有了“郡望”的说法,韩愈的“韩昌黎”、柳宗元的“柳河东”,都是以郡望为名。

“贵上下”在现代一般是问对方的名字,在古代,是专问对方的“字”,因为古人自称称名表示自谦,他称称字表示尊重。

比如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诸葛亮自称都是“亮如何如何”,刘备尊称都是“孔明先生如何如何”。

回答“贵上下怎么称呼”时,古人一般是“上某下某”,以诸葛亮为例,他会回答“上孔下明”。

有说“贵上下”是问对方父母的,这于礼不合:

一来古代有专门的敬辞“令尊”、“令堂”来指代对方的父母;

二来父母只能是“上”,不可能是“下”;

三来古人有“子不言父”的说法,不要说父母的名字,就是父母名字中的字都要避忌,比如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,林黛玉一生把“敏”读成“米”。

相比“府上”和“贵上下”,“贵姓”在现代的使用频率还比较高,一般回答时都说“免贵姓什么”,但是在古代,是不是要“免贵”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
02

不用“免贵”的一个半姓

先说半个。

历朝历代的人王帝主,他们的姓在当朝不用“免贵”,比如两汉时期的“刘”、唐朝的“李”、两宋的“赵”、明朝的“朱”等。

因为在当朝,帝王的姓为“国姓”,尊贵无匹,自然不用“免贵”。

不过,由于这种尊贵只限于当朝,所以只能算半个。

真正不用“免贵”的姓是“孔”姓。

自从汉儒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,孔子就一步步走上神坛,被誉为“素王”,历代帝王都要对其进行祭祀,这份尊贵无与伦比,“孔”姓完全配得上一个“贵”字。

后世北方的文人没少借助孔子的名号。

有一年开恩科,天下的举子进京赶考,其中以江南举子为最。

自古“文人相轻”,江南的举子想借这个机会打压一下北方的举子,于是出了一个上联,自夸江南“多山多水多才子”。

北方举子不服,可是对不出下联,打架倒是能赢,实在有辱斯文,正在一筹莫展之际,主考官纪晓岚来了。

作为北方人,他不能在考场上偏袒北方举子,但是在这种场合打压一下江南举子的气焰还是可以的。

于是,纪晓岚对了一个下联,说北方是“一天一地一圣人”:江南山水再多,也为天地所包;江南才子再多,也是圣人教化。

江南的举子不服,说我们的上联都是实指,江南确实山多、水多、才子多,纪晓岚说我这下联也是实指,北京有天坛、地坛,山东曲阜有孔府、孔林、孔庙。

03

杜撰来的不用“免贵”

借着孔夫子给北方举子长脸,这脸也算丢到家了,不过在古代,“孔”姓尊贵确是不争的事实。

下面这个姓的尊贵,却是杜撰来的。

传说最初的天庭没有共主,各家仙君各自为政,不时发生冲突,甚至出现极端暴力事件。

一些热爱和平的仙君觉得有必要找一个人来管理天庭,于是在下界找到一个叫“张百忍”的人,经过考察,将他立为天庭之主,也就是传说中的玉皇大帝,从此天庭才安稳下来。

因为玉皇大帝代表着上天,所以就有“天姓张”的传说。

老天爷都姓张,“张”姓还不尊贵吗?

所以,“张”姓的不用“免贵”是杜撰来的。

不过说来也巧,中国的几大姓中,唯独张姓没有出过正统的皇帝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天爷姓张的原因。

在出皇帝这事上,王姓比张姓稍微好一点,有王莽这么一根独苗。

有人说王姓也可以“免贵”,因为在古代,“王”是很尊贵的爵位。

如果按这个说法,“司马”、“司徒”、“司空”都可以“免贵”,这些爵位都不低嘛!

其实,需不需要“免贵”没有争竞的必要,别人问“贵姓”是尊重,自己回答“免贵”是自谦,即便自己姓的是“贵姓”,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,“贵的”还不是别人!

作者:三日离京 公众号:北冥鲲学社